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抑郁症->原来,他也

原来,他也抑郁了

发布时间:2022-04-03  点击量:2065

图片



翻看一部艺术史,常常令人心碎。因为你总是会看到那些一流的作家和艺术家,因为常常受困于抑郁的枷锁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有的甚至直接走向了死亡的深渊。

有些精神分析家声称,这些心理上的异常是造成他们作品非凡的根源。但如果这个观点真的成立,那又何曾不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因为精神「抑郁」与否,根本由不得你选择。

我们看得到他们在艺术领域驰骋,却无法窥视他们心中驱之不散的黑暗。直至那团墨色将一个鲜活的生命掩盖,众人才发出喟叹:

原来那些熟悉的笑脸,曾在我看不到的地方饱受摧残。

01
温斯顿·丘吉尔

图片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丘吉尔作为杰出的战略天才,在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

美国杂志《人物》将丘吉尔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一大演说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少有的政坛文豪,作品《不需要的战争》曾获得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

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然而,在政坛的权力之路上,包裹着一颗勃勃野心的,其实只是一个脆弱的躯壳。丘吉尔患上抑郁症之后饱受其蹂躏,尤其冬季发病时更是难以承受。

他曾说,自己从不敢站在路边,因为看到那些飞驰的汽车,他总会想要撞上去。他讨厌呼啸而来的火车,讨厌俯视波涛汹涌的大海,精神上的躁郁甚至让他曾经想过在国会大厦里自杀。

丘吉尔将抑郁症成为“黑狗(black dog)”,他说“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后来“黑狗”一词也成为了抑郁症的代称。

多年来丘吉尔坚持与抑郁抗争,但仍在晚年时身心俱疲,力不从心,被身形愈加庞大的“黑狗”狠狠踩在脚下,再也爬不起来。

这个在1940年二战战局最艰难时,站在众议院高呼“我们永不投降!”振奋了整个英国的领袖,赢了希特勒,却败给了抑郁症。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去世,享寿90岁。

02
列夫·托尔斯泰

图片
“我们这种富豪的、博学的人们的生活不仅使我反感,而且失去了任何意义。”

有人因为贫困潦倒而选择结束生命,可有一位作家却因为自己的“富足博学”而抑郁崩溃,凄凉离世。

文坛巨匠托尔斯泰被称为俄罗斯19世纪的良心,黄金时代的缔造者。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至今仍被奉为俄国文学的传世之作。

他出身贵族,世袭伯爵,却“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与家族断绝关系,站在群众的一边。

托翁一生获誉无数,然而步入中年,他开始自我扭曲,多疑妄想,在抑郁症的绝望深渊中无法自拔,对自己已经获得的成就表现得格外忧虑,越发感觉良心不安:

看到乞丐衣衫褴褛沿街乞讨,他因“我穿着暖和的短羊皮袄,一回到家就大吃鸡蛋!”而痛苦;看到年幼的女孩做妓被抓,他为“我却在一间干净舒适的房间里躺着看书、喝无花果泡的水!”而自责。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托翁自问。

没有回答。

在这种“自我折磨”式的观察和思考之下,他甚至认为“艺术不仅是没用的,而且是有害的。”,并且放弃了版权,将个人财产几乎全部拿去资助穷苦的百姓。他的妻子因此与他大发脾气,夫妻之间龃龉不断,再无宁日。

托翁与妻子的婚姻,被评为世界上最不幸的婚姻之一。

阶级的差距,家庭的不安,自我的拷问,抑郁的加深,托尔斯泰在多重煎熬之中三番五次精神崩溃离家出走。

1910年11月20日,列夫·托尔斯泰孤独地死在最后一次出走的途中一家无名的车站。

03
海明威

图片
“胜利者一无所获。”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这是小说《老人与海》中老人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海明威一生的矛盾心态的写照。

丘吉尔说抑郁像一只“黑狗”,常常咬住他不松口。而在海明威身上,抑郁更像是他笔下那只始终尾随的可憎的鲨,像吞掉老人捕获的大马林鱼那样,将他的精神一口一口撕裂咬碎;

抑郁也像一张巨大的渔网,将作家紧紧束缚,也许网面偶尔会松开,但却始终笼罩在海明威的那片大海之上,最终将他搁浅在沙滩之上。

海明威一向对婚姻持悲观态度,他不信家庭关系带来的稳定就是幸福。他让好女人在他的作品中早早离去,留下孤独的“硬汉”在狂风暴雨中独自出海。

《老人与海》中唯一一次提到桑迪亚哥的妻子时这样写道:

“墙上一度挂着幅他妻子的着色照,但他把它取下了,因为看了觉得自己太孤单了。”

同时抑郁的折磨让他不停地酗酒交欢,但纵欲并没有让他的病情好转,反而让他在痛苦的泥淖里中继续沉溺,最终被抑郁淹没直至窒息。

1961年7月,饱受疾病摧残的海明威把一杆双管猎枪伸进嘴里,扣动了扳机。

04
川端康成 & 三岛由纪夫

图片
“生存原本就是一种徒劳。”川端康成
“美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的灭亡。”三岛由纪夫

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文学一个时期的代表,梁文道称二人“一个忧愁,一个刚烈。”

川端康成于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作品成为亚洲第二位获得诺贝尔而文学奖的作家;三岛由纪夫则被称为“日本的海明威”,并两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名单。

同时两人也是相知相惜的朋友,川端康成还曾经把自己的砚台度让给了三岛由纪夫,在此之前它的主人是夏目漱石。

川端康成不喜社交,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惊慌失措,“完了,我要找个地方藏起来!”对于那些慕名而来登门谄媚的人十分厌恶,痛斥“家不是旅馆,我也不是为客人活着的。”

三岛由纪夫曾经在《假面自白笔记》中说:“对我来说,写这本书就是反过来的自杀。”后来又给一位精神医生,坦言称自己的作品《假面自白》几乎“全都是我亲身体验的忠实详述”。

1970年11月,三岛由纪夫因政治理想受挫加之忧郁缠身,切腹自尽。

三岛自戕当天很多作家赶来,却只有川端康成允许进入现场。目睹惨烈状况的川端康成大受刺激,声称“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

原本就厌恶世俗的他在主持完三岛由纪夫的葬礼之后终日抑郁,最终同样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1972年4月16日,在抑郁和友人去世的双重打击之下,川端康成口含煤气罐自尽,没有留下一字遗书。

两位作家如同侘寂樱花,绽时倾国,转瞬凋零。

05
顾城

图片
“我不怕世界,可我怕你。”

顾城作为中国朦胧诗的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一代人》中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亦饱受赞誉广为流传。

作为一位诗人,《英儿》是顾城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成为了他的绝笔之作。

书中他几乎再现了自己的情感纠葛:与情人英儿一见钟情,爱到天翻地覆,又稀里糊涂地被遗弃,从此天涯两端,杳无音信。

从顾城的这部自传性质的遗作中可以看出,精神上的抑郁与苦闷早已经将这位作家死死钳住,死亡的气息几乎没有一刻放过他的人生 。

顾城曾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说,自己17岁时就已经决定“严肃地自绝”;

在他的追悼会上,德国学者顾彬说:“顾城是一直想自杀而未果的人,有一天突然自杀成了,这似乎不太难理解。”

1993年10月8日,在曾经为自己搭建梦想的新西兰激流岛上,抑郁发狂的顾城砍死了妻子谢烨,随后自缢身亡。

06
三毛

图片
“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

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特立独行女作家。

三毛自幼性情孤僻、感情脆弱,在13岁读初中时就因为在课堂上受辱而自杀过一次。26岁时从美国回台湾在文化大学教一年书后,三毛又在朋友家吞服大量的安眠药第二次自杀。

面对家人朋友的担心,三毛曾说:“放心,我不会再自杀了。”

1973年夏天,三毛与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她曾说,荷西是他“生命里的一切”。二人在撒哈拉的日子充满了趣味和探险,这种幸福的生活一度让三毛绽开笑靥。

可惜好景不长。1979年的中秋节,荷西在爱琴海潜水时发生意外,溺水身亡。

三毛看到打捞起来的丈夫的尸体时,几乎疯掉。

曾经清澈充盈的生活一去不复,抑郁如同脚下的一片沙漠,干涸,广袤,狂风刮过,将所有的快乐都掩埋起来。

一时间,严重失眠、出现幻听幻觉、精神异常、歇斯底里这些抑郁的副产品卷土重来,日夜折磨着三毛。家人不得不选择将她送医治疗,院方将检查日期安排到了1月4号。

1991年1月4日,在原本应该接受检查的时候,三毛身着白底红花睡衣,在医院的浴室自缢身亡。
历史上因为抑郁而选择结束生命的作家其实并不在少数,抑郁症也长期徘徊在公众视野,但面对这样的事实,除了觉得痛心之外,还有一份尴尬。

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这个问题以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只能给出一个回答:

不知道。

有猜想认为,抑郁症的成因在于基因(先天因素)、现实和情感(后天因素)的影响。但具体怎么影响如何影响,现代科学仍旧给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为什么抑郁会导致自杀?

这并不是因为当事人「想不开」,而是因为病变导致了他们脑内激素甚至是大脑本体的改变,将「去死」这种念头强行植入。

抑郁症的可怕就在于此,因为它在你脑中植入的这种想法会欺骗你,根本无法被控制。

当然,面对抑郁症,人类并非束手无策。我们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面对那一只潜藏在心底,时不时狰狞的「黑狗」,要学会的是「知己知彼」,这样才能「百战不殆」。

抑郁症,多了解,才能够理解。

图片

图片

             

海燕心理简介

海燕心理专注于心理咨询、心理培训、心理课程开发,社会心理服务。心理咨询的范围:婚姻家庭,恋爱情感,亲子教育,儿童青少年厌学、逃学,青春期叛逆,早恋,焦虑,抑郁,失眠,恐惧,强迫,自残,自杀……心理培训范围: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婚姻家庭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