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科普->《向西游记

《向西游记取育儿经》启示二:师拜菩提,成长学艺要乘机

发布时间:2019-08-12  点击量:5383

启示二:师拜菩提,成长学“艺”要乘机

 

                                              第一节  心为“艺”之首,爱是“艺”之源

 

拜师学艺古已有之,学得一门技艺,才能脱颖而出,或谋生,或出众于人。悟空为了寻找长生不老之术,放弃花果山悠哉的生活,漂洋过海,拜师学艺,他在整个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也能提供给我们不少思考。  

 

1.心为“艺”之首 

 

这里我们讲,有心学艺才能学成,这是拜师学艺的首要条件。这在悟空整个学艺过程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悟空走了八九年,穿街走巷,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他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已经到了西洋大海,离花果山很远了,但是他没有放弃,想着海外有神仙,又自己驾着竹筏,飘过西海,这才来到了菩提祖师的地界。   

 

接着悟空终于有缘得见菩提祖师了,他的表现也算是一片赤诚的学艺之心: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开口已经直接叫师父,生怕师父不知道他学艺的决心,磕头不计其数,反复说自己“志心朝礼”,悟空此时虽然是小小年纪,但是虔诚但学艺之心确实难得。

 

但是菩提祖师并没有马上答应收他为徒,而是提了些问题。

 

  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再拜。”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作捣虚之徒,那里修什么道果!”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作。”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列此处。”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

 

祖师一番审问之后,证实了悟空非“撒诈捣虚”之徒,而且是历经险阻来找他学艺的,这才改了严肃的语气,开始跟他闲聊,并且怜惜他是“天生地长”,无父无母,也无姓氏,便赐名“孙悟空”。悟空有了自己的名字,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从此开始了跟随祖师的学艺之旅。  

 

悟空最终获得菩提祖师认可,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孙悟空听到祖师问他是哪里人,便老老实实回答自己是花果山水帘洞的,见祖师恼了,也并没有改口欺骗,只是不住的磕头说是老实之言,祖师由此看出他的真诚,也明白他是诚心向道,而非欺诈之徒。 

 

决心:悟空独自一人,漂洋过海十数个年头,才终于访到祖师境地,过程中的险阻书中虽没有详细叙述。但是悟空当时并没有腾云驾雾之术,甚至不会与人交往,却一直坚持下来,可见其决心之大。菩提祖师一开始并不相信悟空会走这么远来找他,得知实情后虽是一句“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但从他语气的缓和中,也可以想见悟空学艺的决心对他的震撼。   

 

我们今天的孩子学艺不再需要漂洋过海,历经艰险,而更多地是被父母“逼”着去学习,我们的家长也甚少考虑孩子是否有决心,是否有诚心想学习父母给他们安排的技艺。因此。我们看到满大街各种辅导班,技能班铺天盖地,却似乎并没有因此多出一些音乐家、画家,而悟空最后的学习效果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对比一下,我们不禁觉得悟空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和学习的决心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的父母是否也可模仿一二,除了不断给孩子报班以外。提升孩子学习的决心和诚心是否也是可做的工作呢?

 

2.德“艺”双馨

历尽艰辛总算找到了他的启蒙老师——菩提祖师,只是在见到这位改变他命运的师傅之前,他首先见到的是一位椎夫,他是菩提老祖的邻居。当时樵夫正在深林唱歌,孙悟空还以为他就是传说中的神仙,樵夫告诉了他近水楼不拜师学艺的原因。

 

猴王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却不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来,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樵夫为他指引了拜师学艺的去处,悟空初来乍到,依然希望樵夫与他同去。

 

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研柴,你自去,去。”猴王听说,只得相辞。出深林,找上路径,过一山坡,约有六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菩提老祖早就知道孙悟空要来拜自己为师,却安排了樵夫给孙悟空上了第一课——有什么比学本事更重要的,樵夫与菩提老祖为邻,原本近水楼台,可以跟随菩提老祖修行学艺,但为了照顾自己的母亲。他放弃了这样的机会。樵夫用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孙悟空,本事可以不学,但孝心不能没有。

 

技艺和品德到底谁轻谁重,应试教育和单一的社会评价标准会让我们的孩子陷入一个误区,学习好便是完美的孩子,舞蹈功力强便是家长的骄傲。2010年药家鑫事件给大家敲了一个警钟。   

 

药家鑫,男,1989117日出生,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1020日晚,他驾驶着私家车,在西安大学城附近,将骑着电动车的女服务员张妙撞倒。他下车查看,并将正在记车牌号的张妙扎八刀后逃逸。随后,在不远的地方,他又撞倒两位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20111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2011422日,药家鑫因犯故意杀人罪,一审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药家鑫上诉。20115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药家鑫故意杀人一案,进行了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依法裁定驳回药家鑫上诉,维持原判。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药家鑫201167日上午被执行死刑。在审判期间,从学校出具的13份上学奖励证明,到被告人校友、同学、邻居的4份请愿书,可见他的成绩之优异。   

 

但是,药家鑫的母亲说:“他太自私了。以自己想当然的行为,害了人家性命,毁掉了两个家庭,更带走了我们所有的念想。”药家鑫的父亲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夫妻俩向受害者及其家属以及社会公众道歉。” 药家鑫的同学说:“他几乎没有朋友,一直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外界沟通和交往。”可见,药家鑫技艺是学得非常好的,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原本前途无量,却因为害怕被追究交通肇事的责任,而残忍地将受害者捅死,最终害人害己,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菩提老祖用他自己的方式,教育悟空需要德艺双馨,也给我们的家长做了一个好的榜样。

 

3.爱是“艺”之源   

 

此处的“爱”我们强调是爱好,爱好一项才能真正学好。

 

悟空开始到祖师之处,祖师并没有立刻教给他独特的技艺,而是叫他“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shu)六七年。”悟空在祖师处修行了七年,祖师才开始跟他讨论学什么的问题。   

 

关于学什么的问题,悟空和祖师之间有一段很精彩的对话。   

 

祖师道:“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祖师开始问悟空想学什么,他全不挑剔,说只要有道气就学,可是接着聊下去却全然不是这样,悟空挑剔着呢。   祖师连举了‘术’、‘流’、‘静’、‘动’四门道法,宣扬其中的好处。悟空都只回一句“似这般可得长生吗?”原来,寻求长生之术才是他的目的,也才是他真正的爱好所在,因此他不惜违抗祖师,也一律回应“不学!不学!” 如果换到我们今天孩子的身上,他们就不一定有如此大胆和幸运,像悟空一样对不感兴趣的坚决不学。即使遵从真心表达了自己的意愿,父母们也经常会有一堆道理讲给他们:“小孩子懂什么,学这个才会有出息。”“大家都学这个,将来你不会,人家会笑话你的。”如此等等。孩子们只好勉为其难地接受,学习他们不喜欢,父母却认为有用的技艺。

 

而菩提祖师的反应却与众不同。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表面看似生气责怪悟空,实则悟空早已得知其中玄机。悟空三更时分来到祖师窗前,说明来意“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祖师听说,十分欢喜,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怪他不学自己给他安排的课程,乃人之常情。但是祖师又爱惜悟空天生地长,是个人才,而且漂洋过海,诚心可嘉。因此,居然答应开小灶给悟空上课,果真传授了他长生的妙法。悟空深深拜谢了师恩,欣喜得觉都不曾睡,就开始修炼起来,从此坚持了三年。试想,如果祖师坚持传授他“静”字门,“动”字门等技能,他认为学了没用,不能有长生的道法,他还会这么欣喜、这么用心学习吗?以悟空那个坐不住的性格,恐怕早就放弃了。   

 

爱好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只是悟空,许多名人成功的事迹也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比尔·盖茨,他13岁开始学习编程,17岁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后中途辍学与好友创办了微软公司,并任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   

 

史蒂夫·乔布斯,小时候被人收养,在加州高中毕业后就读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只念一学期就因为家庭经济问题而休学。但他仍在学校旁听书法等课程。因为他对书法美术的素养,使他对电脑软件字形美学处理特别重视,让苹果电脑日后吸引了许多美术设计工作者。作为苹果创始人之一,乔布斯近年来多次被评为全球最佳CEO,有人评论 “苹果就是乔布斯,乔布斯就是苹果”。在他的努力下,苹果业绩一路飙升,一举超越微软成为世界第一大科技公司。                                                    

 

乔布斯的生涯极大地影响了硅谷风险创业的传奇,他将美学至上的理念在全世界推广开来。他对简约及便利设计的推崇为他赢得了许多忠实追随者。乔布斯与沃兹尼艾克共同使个人电脑,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流行开来,他也是第一个看到鼠标商业潜力的人。1985年乔布斯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1997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声名显赫的“计算机狂人”。2007年,乔布斯被《财富》杂志评为年度最伟大商人。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近十年美国最佳CEO,同年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是一生从事一项事业的人,而且都是完全靠自已的爱好和热情沉醉其中。按照传统的教育评价标准,他们或许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但却凭借自己的努力,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孩子爱好一项东西或技艺的时候,就会全力以赴,坚持学习,这种动力和激励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寻找孩子的兴趣点,并加以发掘,同时找到像菩提老祖一般会顺从和保护孩子爱好的老师,孩子才能在学艺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久。   

 

另一方面,不要因为一时心急或为了激励孩子的学习而扼杀孩子的兴备造成心理学上的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把钢琴学好,妈妈就奖励你一个玩具。”,都将孩子“因为学习本身而快乐”转变为“因为获得奖励而快乐”。   

 

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强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这样,既发掘孩子的兴趣,也保护孩子的兴趣。孩子自然就有动力坚持学好了。

 

4.学艺也讲最佳时机

 

现代社会很多双职工家庭,因为无暇照顾孩子,早早将孩子送进托儿所、幼儿园,又因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的鼓吹,家长们都生怕孩子落后于人。从孩子会说话便强迫孩子学英语、认生字。这样的做法是否科学呢,是否真的能让孩子跑得更快,飞得更高呢?   

 

我们先看一下菩提老祖的做法。   

 

悟空历经千辛万苦,走了十数个年头,终于找到可以学道的神仙老师,但是菩提祖师并非一开始就将绝学传授给他,而是让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

悟空在洞中待了六七年,都是学言语礼貌。挑水砍柴,上早课晚课。并没有学习最高深的道行。可能我们都会将此理解为菩提老祖在考验悟空的诚心和毅力,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到什么年龄学什么东西,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把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了几个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0~2岁)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   

 

也就是说,这时候孩子只能理解他摸到的,感觉到的东西,如果是文字或者数字等抽象的知识,对于这个时候的孩子则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只是单纯让孩子听一些音乐,听一些英语歌曲和对话,不强行要求孩子记住倒是可行的。这时候的孩子更多的是到处跑,到处爬,用他们的双手去感受世界的丰富性,剥夺孩子这一兴趣,可能导致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

 

2)前运算阶段(2~67岁)。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有了表象思维能力,能够将看过的东西在脑海中形成印象。例如,看到图画书上的小鸭子,便知道和真的鸭子是同样的东西。如果勉强孩子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办不到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思维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性,进行逻辑思维的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不可否认,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说,遗传基因是他的生物前提,遗传基因为心理发展提供的是一种预定倾向。心理要发展起来,还必须有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教育传授文化知识,同时引导心理发展起来。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能够很好地说明教育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最近发展区”是指再有指导的情境下,在成人的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这个差异就是教育所带来的发展,被称为“人为的发展”。当然,处理不当的教育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对心理发展起阻碍作用,甚至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或者因为学不好而丧失自信,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像一些记忆的学习,例如钢琴、小提琴等是可以在更早的时候开始的,但也不可忽略越小的孩子越坐不住的个性,是否要因为强迫孩子学艺而剥夺孩子玩耍的乐趣,也是值得思考的。因此,尊重科学规律,并且把握好度,才能真正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第二节  七十二变创意多,孩子天生想象家

 

有一次,法国某教育代表团到北京的一所小学考察,他们看到这样一件事:考试卷中的一个题目“雪化了以后是什么?”有学生答为“雪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但却被老师判了一个红。代表团成员大惑不解,就这件事询问中国的老师,老师说“标准答案是水”。而同样的事发生在法国,学生反而会得到赞赏,因为那位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进步的东西,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中国孩子的思维从小就开始“被标准化”为了应付各类考试,迎合教育体制的需求,他们不得不为每个问题寻求唯一的答案。久而久之,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束缚了,原本可以天马行空的思想变得陈旧、刻板和毫无生气。   

 

相比之下,孙悟空就幸运多了,菩提老祖没有给他出过任何标准化的考卷。反而纵容了他的奇思妙想,并且教了他一项厉害的绝招——七十二变“七十二”是个虚数,实指“无穷”。从《西游记》中看,有了这个本领,孙悟空可以把自己变成植物、动物、各种人物等,也可以把自己变高,变矮,变大,变小,从无变有,从有变无。“七十二变”只是一项法术,也可以说是一种能力,它可以把人的想法变成事实,但具体想要变成什么还是由孙悟空自己决定的。如果孙悟空脑子里没有一个“创意”,这个绝招也就没用了。不管怎样,菩提老祖传授“七十二变”给悟空,至少是在鼓励悟空想象和思考,并让他体验到了变化无穷的乐趣。

 

1.快乐源泉

 

想象的确能给人带来快乐。即使没有“七十二变”的本事,我们的孩子也和悟空一样有着幻想的自由和需要。一个独自在家的小女孩会把床上的小熊想象成自己的一个好朋友,有了“朋友”陪她“聊天”,她就觉得不会孤独了。又例如,一个被音乐学院拒绝的男生,沮丧之时,他也许会想象自己成为明星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样子,于是马上又有了继续努力的勇气。“雪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这是多么动人的画面,我们仿佛能看到孩子的喜悦和期待跃于脸上,只是“标准答案”往往就这么残忍地给他们的想象力和快乐画了个叉。

 

同时,悟空还凭这个本事获得了师兄弟们的认可,洋洋得意了一番。   

 

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真个是:

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

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

大众见了,鼓掌呵呵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  

 

这是悟空首次展示自己七十二般变化的功力,一则获得大家认可,二则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的信心溢于言表,真可谓其乐无穷。孩子也是一样,无穷的想象力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简单的生活也便有滋有味了。所以,我们经常会看见,孩子可以跟一个断了腿的洋娃娃玩一天,其实就是在想象的世界中任意驰骋呢。这是孩子快乐的源泉。家长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拿,问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只要我们心怀童真,也会被那快乐感染的。

 

2.适应环境的有力武器

变化是为了更好的适应。菩提祖师教会孙悟空“七十二变”,就是躲避灾难。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中祖师对孙悟空说:“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师父之言谬矣。我尝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胜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鸹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孙悟空听了,毛骨悚然,在他的恳求下菩提祖师才教授他地煞数“七十二变”。

 

菩提祖师提到的雷灾、火灾、风灾,听起来像大自然灾害的升级版,虽然《西游记》中后面未提到孙悟空是如何应对这三灾的,但从菩提祖师的言语中,我们知道“七十二变”是适应环境的最佳方法。这在孙悟空西行取经路上表现的最明显。大闹黑风洞时,孙悟空变成金池长老骗回袈裟;车迟国为换官印,变成蜈蚣戏弄国师;路径火焰山时,为借芭蕉扇,变成虫子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翻江倒海。这本事帮助他打探消息,瞒骗妖怪,虽然不能直接战胜妖魔,却给孙悟空提供了不少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悟空凭借“七十二变”与牛魔王赌变化一节甚是精彩,其中的一物降一物,顺应环境的变化多端,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味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鸟风,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

 

先是飞禽,后是走兽,万物相生相克,悟空凭借自己的能力一一应对,“七十二变”的作用精华便在此处,无论外界怎么变化,因为有了充足的应对策略,便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自然界中有一种神奇的动物叫变色龙,学名叫避役,“役”在我国古文中的意思是“需要出力的事”。而避役的意思就是说,可以不出力就吃到食物。避役俗称变色龙,就是因为他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变色能躲避天敌,传情达意,似人类的语言。变色龙是一种“善变”的树栖爬行动物,在自然界中它是当之无愧的“伪装高手”,为了逃避天敌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猎物,这种爬行动物常在人们不经意间改变身体颜色,然后一动不动的将自己融入周围的环境中。悟空的七十二变,是跟变色龙有的一拼,他也因此在艰险的西行路上如鱼得水。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适应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自然和社会都是瞬息万变的,单一固执的思维根本无法满足“适者生存”的定律。对于孩子来说,从家庭到学校,再从学校到错综复杂的社会,每一次环境的变化,都需要他们调整新的角度认识和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他们无法接受变化,就很容易产生适应障碍。孩子的想象力就是最初面对环境做出的自然反应,这一应对能力得以很好的保护和引导,孩子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的时候,就能有无数的应对策略,而不至于固步自封,手足无措。这对于孩子适应环境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三节  腾云驾雾识世界,开阔眼界宽胸怀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菩提祖师还教会孙悟空一个环游世界的本事——腾云驾雾。话说有一天晚上,菩提老祖和他的徒弟在聊天,就问孙悟空最近功课做的怎么样。孙悟空一心想在大家面前卖弄一下自己的本事,就表演了一招“飞举腾云”,谁知反而被菩提祖师笑了一番。

祖师笑道:“这个算不得腾云,只算得爬云而已。自古道:神仙朝游北海暮苍梧。似你这半日,去不上三里,即爬云也还算不得哩。”悟空道:“怎么为‘朝游北海暮苍梧’?”祖师道:“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苍梧者,却是北海零陵之语话也。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得算腾云。”

 

悟空一听惭愧了,马上请师傅赐教。祖师看悟空诚心,便传了个“筋斗云”给他。这回孙悟空可得了个绝大的好处,学会了“筋斗云”,翻一个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真正实现了“朝游北海暮苍梧”的神仙境界。或许在悟空撑着一叶竹筏飘洋过海寻仙访道的时候,没有想到过自己有一天可以拥有一天游遍四海,看遍人间风景的能力。他觉得“将身一耸,打了个连扯跟头,跳离地有五六丈,踏云霞去勾有顿饭之时,返复不上三里远近”的“爬云”已经很厉害了。所以,这个“筋斗云” 对于悟空的意义远不止他的师兄弟们说的“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那么简单。

 

菩提祖师对悟空的另一恩德便是让他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机会,这对于他是意义非凡的。

 

启蒙老师其实有三种境界:第一,初学入门知识;第二,让孩子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第三,重要时刻,临门一脚督促孩子进步。菩提老祖对于悟空,不只是让他对知识和为人处事有了从无到有的飞跃,更重要的这一“筋斗云”,让悟空可以一日看遍千山万水,天上地下,各处访友溜达,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孩子来说,是可能影响一生的蜕变。 

 

我们让学龄前的孩子学习技艺,其实也有这样的期望,让孩子接触一些音乐学习绘画、戏剧、舞蹈,或许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画家、音乐家、艺术家,但是这些领域的接触和气质的培养,让孩子们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也是有重要的启蒙价值的。


2.拓宽视野

 

“筋斗云”的首要作用是拓宽了孙悟空的视野。有了“朝游北海暮苍梧”的出行速度,他不用整天待在花果山,几个筋斗云便能到牛魔王的地盘找找麻烦,或是去龙王那里喝喝茶,而且他发现牛魔王的山头景致很不错,龙王那里兵器很多。但最让他震惊的,可能还是第一次见玉帝时,看到天庭的壮丽景观。

菩提老祖真是用心良苦,他知道获取知识是需要感性认识的,身临其境胜过花言巧语。与其对悟空天花乱坠地描绘这个世界,不如让他自己去看、去听、去感受。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闹金兜洞,如来暗示主人公”对于他的这段历史,悟空自己总结得很到位:“自小生来手段强,乾坤万里有名扬。当时颖悟修仙道,昔日传来不老方。立志拜投方寸地,虔心参见圣人乡。学成变化无量法,宇宙长空任我狂。闲在山前将虎伏,闷来海内把龙降。”悟空兴奋地观察着这个新奇的世界,他所走遍的山水,看遍的风景,是比很多人一生都要多的。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一个天生地长的石猴,开始融入这个花花世界,开始知道世俗间的种种好处。

 

我们家长是不可能找个老师文给孩子“腾云驾雾”这种本事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带着孩子出去看世界。要知道,孩子们也和悟空一样,是天生对这个世界的种种现象都非常感兴趣的,只要不断给予他们现实世界的新鲜感他们就能不断吸收和理解,视野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扩大了。   

 

带孩子走出禁锢的小家庭,走出社区,走进博物馆,去看古往今来的种种奇特物品;走在大街上,去看形形色色的人们的不同生活方式;走进公园里,去感受大自然的味道;走进乡村去感受泥土的气息,去感受另一种朴实的生活;甚至也可以带孩子去做义工,去感受奉献的价值;去种树,去感受生命的力量;或者有条件可以让孩子走出国门去看看国外更精彩的世界,去接触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不要害怕孩子会应接不暇,悟空驾着“筋斗云”,看世界也是走马观花,走在地上让他带路他是绝对不会的。   

 

孩子们看过的,感受过的,思考过的东西,不一定马上就有价值表现出来,但是假以时日,我们便会发现,这一切对这个世界实实在在的认识,对于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