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科普->《向西游记

《向西游记取育儿经》启示一:石猴成佛,孩子皆是宝贝石

发布时间:2019-08-12  点击量:6726

启示一:石猴成佛,孩子皆是宝贝石

 

                                               第一节  石头原本美天资,颗颗是宝须珍视

 

1.自然孕育,天地造化

 

    中国的文人墨客对石头有着特殊的情结,各类奇石也成为他们借以抒情言志的常物。四大名著中就有两部与石头有关,其中一部是曹雪芹的《石头记》(《红楼梦》),描述了一块女娲补天剩下未用的石头,“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在仙人的帮助下去人间经历了一番悲欢离合的故事;另一部就是吴承恩的《西游记》,在书的开篇就描述了一块仙石,正是这块仙石,孕育了本书的主人公——孙悟空。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

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

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

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有诗为证,诗曰: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在各类艺术作品中,石头都是充满了大自然的灵性。也常将石头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人们不妨想象,石头在自然界接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在与万物生灵的交流中,渐渐有了生气,而吴承恩甚至还给石头赋予了一个新生命。让孙悟空在石头中诞生,是吴承恩颇具匠心的安排。一方面这给孙悟空的身世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另一方面,也向世人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力量。孙悟空模样似猴,五官俱备,四肤皆全,刚出生时,他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这其中又有几个巧合,一是石猴的孕育过程与每个婴儿的出生有着惊人的相似:受天地精华,内育仙胞,一日崩裂,产一石卵,因间风,化作石猴;而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精子与卵子的自然结合体,孕育为一个胚胎,再经过妈妈们辛苦的十月怀胎孕育生长,才离开妈妈舒适的子宫,感受外界不一样的空气,发出第一声幸福的啼哭,宣告他的诞生。

 

    另一方面,猴本是与人最接近的动物,而作者用石猴的出生、学艺、历经苦难,最终成佛的过程,也暗合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悟空没有普通的孩子幸运,它是天生地长,无父无母,由但他的生存能力却很强,你看: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跳树攀枝,采花觅果;食草木,饮润泉,采

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

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天地人间并没有因为他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就嫌弃他,将他作为异类。因他是自然而生,最初也是受到天庭尊重的。第一回中有石猴出生惊动了天庭,众神回报说得煞有介事,紧张异常:

 

“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却无比怜悯和珍惜他,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中,当玉帝要派兵捉拿孙悟

空时,太白金星替孙悟空求了情:

   

太白长庚星俯伏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裁?” 

 

石猴是天地的造化,是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化身,因此受到天地的珍视,让他可以自由成长,不受伤害。这与悟空这个原本无父无母的孩子最后却能成长得无比健康和快乐有很重要的关系。他以天为父,地为母,世界都任他遨游和探索。而每个孩子更是父母孕育的结晶,更是自然神奇力量的最佳体现。他们出生之时一丝不挂,毫无修饰,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美妙。人们崇尚自然,也是因为人们敬畏大自然神秘而巨大的力量,更因为人们尊重每个鲜活的生命。因此,每一个孩子也是大自然之子,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当然,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是无比珍贵的宝贝。

 

2.独特品质,各有所长

 

石头的第二个天性是独特。石头的形状千奇百怪,材质各异,色泽不一,纹理多样,再加上石头本身所处的环境,展露的韵味也因人而异。就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上也没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世界上也没有第二个孙悟空。《西游记》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中曾出现过两个看上去一模一样的真假美猴王,唐僧师徒不辨真假,错怪悟空打伤师父,夺了行李。观音菩萨分辨不得,念紧箍咒也不济于事,于是上天让众仙和玉帝辨认一回,也没有结果。下地让阎王审看,也难分真假。可见两个猴王相像的程度。最后还是被如来看出了端倪,说起世间原来有四种猴类,如来道:“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 ,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一一与真悟空同像同音者,六耳猕猴也。”最终证实,模仿者终究是模仿,再像也还是可以看出其中差别,做出分辨的。

 

悟空乃天地精华,石头所生,他没有兄弟姐妹,更没有跟自己一模一样的

双胞胎,因此六耳猕猴只能模仿他,但其实与他不是同一种类。人类有天生基因非常相似的小孩,即“同卵双胞胎”,心理学家做过许多同卵双胞胎的实验,研究证明,即使分开抚养,双方的性格、兴趣爱好、长相都依然会非常相近。但也仅仅是相似而已,孩子的父母永远能轻易地分出谁是“大宝”,谁是“小宝”,因为他们是两个不同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质。

 

    我们的家长有时候喜欢将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于是抱怨自己的孩子默默无闻,不够出众,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您的孩子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当然跟其他人不一样。同时,在这种比较中,孩子们也可能渐渐忘了,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起,他就是独一无二的。他像大自然中成千上万的石头中的一颗,无论是外表、气质、性格、还是兴趣、爱好、思想,都不可能与他人重复。

只要家长让孩子明白这一点,任何时候孩子都会对自己有满满的自信心。

 

3.顽石也具有可塑性

 

    可塑性是石头的第三个天性。尽管每块石头有它独特的“形、质、色、纹、韵”,但并不代表它是一成不变的。你可以将它与泥沙混合成建筑材料,也可以磨成粉制成美颜药物,或者雕刻成精美的工艺品。每块石头都有被改造的可能。孙悟空也不停地在换“造型”,它从石头里蹦出来,却没有满足当一只石猴,因胆识出众,在花果山当了猴王;初具人性,在菩提老祖处成为一名学徒;天庭谋职,还当了几天弼马温;大闹天宫后被压五行山下,性情收敛了不少;经菩萨指点后。随唐僧踏上取经之路,虽然也几次想回花果山过逍遥自在的日子,但在众人的帮助和鼓励下,历经重重坎坷,脱胎换骨,最终功德圆满,成了万人敬仰的斗战胜佛。

 

    孙悟空可以算是“顽石”的典型代表,他原本为石头所生,村野粗鲁,号令一帮猴精自称为王,学得些本事之后更是猖狂自大,大闹天宫、偷吃蟠桃、大闹蟠桃会……可算是顽劣异常,天上地下人人害怕,人人摇头叹息,没人敢惹。那时候的悟空,任谁也很难想象他会皈依佛祖,潜心修行。但是天地没有放弃他,佛祖让他在山下压了五百年之后,许了观音途经救助,唐僧救得他脱离苦海,跟随修行敛性。悟空在西行途中遇到困难挫折,无法降服的妖怪,完全可说是“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只要有求于天地,便立即有人相救,但凡听说他皈依向善,人人都不住夸赞,鼓励他坚持西行之路,早日得道成仙。可以说,是天地的包容,同时不断给予机会,才最终造就了顽石的大道,而悟空也不负众望,一路斩妖除魔,积善布施,退去“妖性”,有了“佛性”,得成大道。

 

从悟空这块顽石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石头的可塑性,而对我们每个孩子也同样如此。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曾经夸下海口:“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或者乞丐、窃贼,而不用去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用科学的理论证明后天的塑造和教育对人类是有巨大影响的,每个人都具有它的可塑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也算是经验总结,但却并未证实具有科学性,而且有过分强调天资的嫌疑。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我们强调后天教育和打磨的重要性。孩子的可塑性是天生的,任何时候做出改变都是有可能的,只要我们的父母像如来和观音菩萨一样不放弃,不断给予机会和鼓励,孩子终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第二节  天生原本质不同,各有千秋顺自然

 

    小明刚上幼儿园,活泼开朗的他精力旺盛,常常和伙伴玩一整天都不觉得累。妈妈觉得小明太好动了.没有一点“书生气”,以后肯定难成大器。同班的小雯安静又乖顺,话不太多,喜欢在家待着看书,但她的妈妈担心她长大了变成一个“书呆子”。很难适应社会生活。两个个性不同的孩子,却都引起了家长对他们未来的担忧。这个性中究竟有没有什么奥秘,有没有哪种个性是绝对好的呢?

 

1.天生原本质不同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行动方式上的表现,也包括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倾向性、灵活性等方面的特点。气质主要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因此具有自然性,比较稳定,不易改变。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不同比例就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后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为气质的分类找到了科学依据。也就是说。天生的气质类型是与每个人的神经特性有关系的,各种神经活动的强度、灵活性、平衡性都是有差异的。下面我们以《西游记》中的人物为例,谈谈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多血质即活泼=孙悟空

 

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行动敏捷、灵活,富有生气,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容易适应新环境,但缺乏耐心和毅力。神经活动的总体是强、平衡而且灵活。

 

悟空的活泼好动是大家公认的,影视作品中。孙悟空的形象塑造上也更近猴子,抓耳挠腮是他标志性的动作。例如《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中,孙悟空正在听菩提老祖讲课,多动的毛病又犯了。 

 

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期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欲之状,望师父恕罪!”

 

“反应迅速、行动敏捷”,在他与神仙妖怪斗志斗勇的过程中也已经展现无遗了。悟空的情感世界是爱憎分明的,三打白骨精时,即使被唐僧误解,也绝不棒下留情。面对唐僧冷酷的驱逐,孙悟空也只能一改对妖怪的强硬态度,“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不过,孙悟空也不会悲伤太久,刚辞了师傅,转身又回花果山称王去了。

 

悟空一路心甘情愿地护送唐僧西行取经,按理说,还是有一定的毅力的。不过,这毅力可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唐僧刚收他为徒时,他还保留着本真的稚气。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因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平民,唐僧责备了几句,他就受不了了。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浩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跃,说一声“老孙去也!”

 

一句“老孙去也”,是刚跟着唐僧时孙悟空的写照,他从出生到学艺,到大闹天宫,都是地上呆得不爽了就去天上耍耍,在天上闯了祸又逃下界来,从没有试过专注一件事,可见他的毅力之差。因此,做和尚一事对他而言可算是莫大的挑战,加上唐僧絮絮叨叨,他更加受不了,干脆一走了之。

 

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中,三个妖道要与唐僧师徒比试,砍头、下油锅,悟空都一一领教,公然不惧,到了比坐禅这一环节,悟空的反应却很有意思:

 

“那和尚,我国师要与你赌‘云梯显圣’坐禅,那个会么?”行者闻言,沉吟不答。八戒道:“哥哥,怎么不言语?”行者道:“兄弟,实不瞒你说。若是踢天弄井,搅海翻江,担山赶月,换斗移星,诸般巧事,我都干得;就是砍头剁脑,剖腹剜心,异样腾那,却也不怕;但说坐禅,我就输了。我那里有这坐性?你就把我锁在铁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蹅,莫想坐得住。”

 

看来悟空还是非常了解自己的,上山下海,砍头剜心都没问题,但是着实没有坐性,即使将他锁在铁柱子上,他也要上下爬来挪去,不可能坐得住。看到这里,我们很多家长或许会想起自己的小孩,确实有些孩子就像悟空一样,天生活泼好动,没有一刻安静的时候。

   

胆汁质即冲动型——猪八戒

 

胆汁质的人精力充沛。情绪兴奋性高且比较强烈,反应迅速,易冲动,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于自制,容易冒失、莽撞。神经活动的总体特点是强而不平衡。

 

《西游记》中如果没有了猪八戒,会少了很多趣味。他本是天篷元帅,因喝酒调戏了嫦娥,被贬下凡间,无奈投错了胎,长了一副猪的嘴脸。但本性难移,食物和美女仍然是最能让他兴奋的,经不住诱惑的时候,他的冒失和鲁莽就遮不住了。第二十四回里,因垂涎万寿山的人参果,怂恿了孙悟空去当了回小偷。第七十二回中,本要猜神抖擞地去除妖,见到美女妖怪沐浴,竟也跳进去洗了个澡,结果惨遭报复。

 

第九十五回“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阴归正会灵元”中,太阴君与嫦峨一起下凡收私逃下界的玉兔,正在空中显像。众人观看,焚香。那八戒却又做出了惊人的举动。   

 

正此观看处,猪八戒动了欲心,忍不住跳在空中。把霓裳仙子袍住道:“姐姐,我与你是旧相识,我和你耍子儿去也。”行者上前,揪着八戒,打了两掌,骂道:“你这个村泼呆子!此是甚么去处,敢动淫心!”八成道:“拉闲散闷耍子而已!”  

 

因为当天篷元帅时调戏嫦峨被贬下界错投了猪胎,现在看见蛛娥,当始太阴君及众人的面,竟然上去一把抱住,结果被行者好一顿教训,八戒自制力之差在此是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八戒动不动就要分行李、散伙,这是大家都印象深刻的:“分开了,各人散火。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送终。”由此可见,易冲动,说风就是雨,坚持性差也是胆汁质的典型特点。

 

但是八戒如果真的投入干起活来,也有他过人之处。    第六十四回“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中,师徒四人走到荆棘岭,见到一望无际的荆棘阻住去路,唐僧焦虑不已,此时八戒开始展露他的本领了。

好呆子,捻个诀,念个咒语,把腰躬一躬,叫:“长!”就长了有二十丈高下的身躯;把钉钯幌一幌,教“变!”就变了有三十丈长短的钯柄;拽开步,双手使钯,将荆棘左右搂开:‘请师父跟我来也!”三藏见了甚喜,即策马紧随。后面沙僧挑着行李,行者也使铁棒拨开。这一日未曾住手,行有百十里,将次天晚,见有一块空阔之处。当路上有一通石碣,上有三个大字,乃“荆棘岭”;下有两行十四个小字,乃“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八戒见了。笑道:“等我老猪与他添上两句:自今八戒能开破,直透西方路尽平!”

三藏欣然下马道:“徒弟啊,累了你也!我们就在此住过了今宵,待明日天光再走。”八戒道:“师父莫住,趁此天色暗明,我等有兴,连夜搂开路走他娘!”那长老只得相从。   

八戒上前努力,师徒们人不住手,马不停蹄,又行了一日一晚,却又天色晚矣。   

 

一个人前行,走了两天一夜,可见其精力充沛,也表现了胆汁质的人的典型特点,兴奋性高而且动作迅速。他们认真投入的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很多人都只能甘拜下风。当然,需要克服的弱点就是过于鲁莽冲动,可能经常要人善后。

 

黏液质即安静型——沙悟净

 

黏液质的人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略差但是心思细致,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自制力强,不易冲动。但因循守旧,行动主动性差,行动迟缓,缺乏生气。神经活动的总体性是强、平衡但不灵活。

 

2010
年春晚上的一个相声节目中对沙和尚的总结,可以说是对其性格的最佳写照。相声中说整本《西游记》中沙僧说的话可以总结为以下三句:大师兄,师父被妖精抓走了。”“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精抓走了。”若是三人都一起被妖情抓走了,便有了更经典的一句对大家的劝慰:“师父放心,大师兄一定会来救咱们的!”从中可以看出,话少、安静、踏实、沉稳是黏液质最明显的特征。

 

《西游记》中对沙僧的描述并不多,他原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玉帝贬下界来。沙僧总体给人的印象,是憨厚老实的,每天默默无闻地替唐僧挑行李。负贵唐僧的饮食起居,自然心思细致。他也很少主动讲话,杀敌的时候通常也不会第一个出手。但是他从跟随唐僧的第一天起。便死心塌地,从未有过二心,这相比于八戒动不动就分行李,回高老庄,悟空有时受不得师父的气。偶尔也会有一句“老孙去也”来说,沙和尚黏液质的稳定性是体现得十分明显的。   

 

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中,悟空因为唐僧肉眼凡胎,将妖精认作小孩,再次被抓去而非常烦躁,因此一回来便对师兄弟们说: 

 

行者道:“兄弟们,我等自此就该散了!”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得!”沙僧闻言,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

 

悟空的气质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她的气质活泼好动,积极灵活,但是情绪波动较大,坚持性差。从上面这段话也能看出,悟空受了气。觉得师父不信任他,一气之下就想着散伙,诸如这样的情况《西游记》中也出现过好几次。但是沙僧总是能沉着冷静地给悟空讲道理,不急不躁,最终都能说服悟空。整个西行之路。唐僧师徒走了十四年,沙僧从未提过一句要放弃,要散伙,一直默默坚持,恪尽职守。因此,黏液质的人也有他们的过人之处,一定是一个好伙伴、好搭档,他们的坚持也会让他们最终迎来辉煌的成绩。

 

   抑郁质的人一般表现不够活泼,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不够强烈,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度低,具有内倾性。多愁善感,情感体验深刻、持久而不易外露,不善与人交往,胆小,郁郁寡欢,优柔寡断。总体特点是一个字“弱”。《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典型的代表人物。

 

唐僧的原型是玄类,作为一个圣僧,每天要做佛事,念经打坐,自然不能太活泼。尽管他主动请缨去西天取经,报效唐王,但他其实很胆小,而为多愁善感。书中也多处描述他被妖怪吓得惊慌失措,对取经之路望而生畏。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中,当龙太子将唐僧的马吃了之后,唐僧的反应便是他气质类型的典型表现:

 

二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 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 ”说着话,泪如雨落。行者见他哭将起来,他那里忍得住暴躁,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寻着那厮,叫他还我马匹便了。”三藏这才扯住道:“徒弟啊,你哪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

 

忧虑不知该如何前行西去,立时哭起来,悟空忍不住骂他像“脓包”,他又犹豫不决,不肯放心让悟空丢下他去寻马,怕妖精暗地里来吃他,总之,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一直踌躇忧虑,生生急死个悟空。

 

第六十七回“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清”中,唐僧发现道路堵塞,又立刻转喜为悲了:

 

一路上喜喜欢欢,不时到了七绝山稀柿疼口。三藏闻得那般恶秽,又见路道堵塞,道:“悟空,似此怎生度得?”行者侮着鼻子道:“又这个却难也。” 三藏见行者说难,便就眼中垂泪。   

 

抑郁质虽容易多愁善感,灵活性差,但稳定性好,这在唐僧身上也有体现,也是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中:

 

三藏忽的开言道:“我会坐禅。”行者欢喜道:“却好却好!可坐得多少时?”

三藏道:“我幼年遇方上禅僧讲道,那性命根本上。定性存神,在死生关里,也坐二三个年头。

  

相比于悟空一时半刻都坐不住的气质,唐僧气质类型中沉稳的一面此刻就真正显现出来了,坐两三个年头都没问题,其定力可见一斑。

 

虽然这四种性格特征在生活中可以找到比较鲜明的代表人物,但大多人是认识近似于某一种气质类型,同时又具有其他气质的某些特点。也就是说,把孩子划分到某种气质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要观察和测定他具有哪些气质特点,这些特点使它的行动方式带有什么样的色彩,以便对他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最终达到扬长避短,将各种气质的长处发挥到最大化的目标。

 

2.各有千秋,皆可成佛

 

气质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它的特点表现在人的各种活动中。但它并不影响人行动的方向和内容。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并不能把某一种气质看作是绝对积极,而把另一种气质看作是绝对消极的。每种气质的人都有可能成功,最鲜明的例子来自我们的《西游记》。孙悟空是多血质。猪八戒是胆汁质,沙僧是黏液质,唐僧是抑郁质,但他们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都成了佛。  

 

《西游记》最后一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就像是他们的毕业典礼,每个人都得到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如来对每个人的经历做了总结,并赐予了封号。   

 

“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阪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

“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记爱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造孽,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净坛使者。”

“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诚敬迎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如来的总结很全面也很到位,将四人之前所犯的过错,在西行路上的表现,以及个性特点都列在其中,却都一一列出了他们的功绩,并没有说只有孙悟空斩妖除魔才有功,悟能和悟净只是牵牵马,挑挑担子,做做配合,便是可有可无的,无功可载。因为如来清楚,我们也清楚,如果只是悟空一个人陪着唐僧,一方面他无法全心杀敌,另一方面,以他难以稳定的性格可能早就在脾气的关头放弃西行之路了。

 

而其实,师徒四人的气质优势还没有发挥到最大化,从《西游记》后面十回他们的进步和转变看来。如果成佛代表大学毕业典礼的话,在他们今后的修行和成长过程中,他们定能做得更好,到他们研究生或者博士毕业的时候,他们一定能成为更优秀、更独特的个体。

 

因此,我们认为,天生什么气质类型不重要,也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要父母能根据孩子的气质类型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例如,不会强迫黏液质的人活泼开朗、不时出口成章;也不强迫悟空般多血质的人安安静静一坐一整天,而是适应他们的气质特点去他们选择更适合的道路,这样就能很好地将各种气质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相信每种气质类型的孩子都能成才,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有他的优势所在,孩子们自然也能给父母更多的成功。

 

3.气质与性格

 

气质在孩子的童年时期表现的较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后天的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某些气质特点也就为后天所获得的特性所“掩盖”,孩子会形成人们所谓的“性格”。与气质不一样的是,性格是后天的,具有社会性。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性格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各种性格特征的内在联系性。各种性格特征并不是孤立的、静止存在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可以根据某人的一种性格推测其他特征。

2)各种性格特征在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结合。这有利于人们应付多变的客观现实。例如悟空在他师父面前和在其他人面前的样子就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中,悟空三人以为师父被妖怪吃了,要去找妖怪报仇,悟空要先去探听消息。这一段自言自语将他在师父面前的小心翼翼表现得很形象:

 

他道:“若要是原嘴脸,恐有小妖开门看见认得,等我变作个水蛇儿过去。……且住!变水蛇恐师父的阴灵儿知道,怪我出家人变蛇缠长;变作个小螃蟹儿过去罢。……也不好,恐师父怪我出家人脚多。”即做一个水老鼠,飕的一声撺过去,从那出水的沟中,钻至里面天井中。  

 

而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中,他拿出大闹天宫时的狂妄,说的话却与在师父面前的样子行成鲜明的对比:   

 

遭瘟的强盗,你听着!我被你前七八棍,后七入棍,打得我不疼不痒的,触恼了性子,一差二误,将你打死了,尽你到那里去告,我老孙实是不怕: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大帝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那里去告!”

 

悟空在不同人面前的不同表现,正式性格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表现的很好证明。留心观察您的孩子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在家里跟在学校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在家里很任性的孩子在学校里可能不说话,很乖,因此,要全面地了解您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引导其发展。

 

3)性格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性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教育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悟空三人跟随唐僧一路取经,既是历经挫折,得道成仙的过程的体现。其实也是一个改变性格的过程。这在文中也有明确的体现。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悟空依着性子,打死了六个强盗。因唐僧絮絮叨叨,责备他无故杀生,没有和尚的慈悲心肠,于是,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子,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nen)般绪浩恶我,我回去便了!”

 

但是在第九十回“师狮授受同归一,盗道缠禅静九灵”中,悟空上天去搬救兵,行者道:“因到玉华州。蒙州王相款,遣三子拜我等弟兄为师,习学武,不期遇着一伙狮怪。今访得妙岩宫太乙救苦天尊乃怪之主人公也,欲请他为我降怪救师。”镇守南天门的天王道:“那厢因你欲为人师,所以惹出这一窝狮子来也。”行者笑道:“正为此!正为此!”   

 

同样是责备他做了错事,刚刚出家皈依的悟空跟九十回时走过大半西天之路时已有了很大差异,一个是受不得气,更不肯认错,一个是笑着承认是自己欲为人师,才惹出祸来,其中的差别非常明显。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中,众人合力,历经艰苦,终于抓到了四个犀牛精,在对他们的处置上,八戒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八戒道:“这两个索性推下此城,与官员人等看看,也认得我们是圣是神。”.,左右累四位星官收云下地,同到府堂,将这怪的决。已此情真罪当,再有甚讲!”四星道:“天蓬帅近来知理明律,却好呀!”八戒道:“因做了这几年和尚,也略学得些儿。”

 

原本鲁莽村野,冲动的八戒,之前遇到这种事情可能就是将犀牛怪打死,把他们的牛角拿去卖钱了,而当了十多年和尚之后,他已知道要有凭有据,要讲道理。而且分析得很到位,所以四星也忍不住称赞他知理明律了。

 

由此可见,性格有很大塑造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气质和性格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大致有两种情况:

1)有些性格特征在各种气质的人身上都可能形成,气质只是赋予这些特征以某种“色彩”。例如善良,在唐僧师徒四人身上都能体现出来,尽管他们四个人气质不一。

2)气质对另一些性格特征可以影响他形成、发展的速度。例如:自制这么一种表现意志方面的性格特征,八戒如果要表现出很好的自制力就必要下定决心费很大的工夫去克制和努力。但是对于唐僧来说,自制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是比较自然和容易的。

 

综上所述,气质更多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就像唐僧不可能变成悟空上天入地。一刻不得安宁一样,我们也不该勉强我们的孩子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而另一方面,性格却是后天的教育和经历可以塑造改变的,培养好的性格,可以让孩子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上。家庭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三类,每一类都会决定孩子性格的大体走势。 

1)控制型: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缺乏主动性,有时还会因为害怕惩罚而形成不诚实的性格。

2)放纵型:即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即使孩子要星星也会想尽办法帮他摘下来。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等。 

3)民主型: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