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科普->孩子表面正

孩子表面正常却自残:背后的隐忧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5-01-07  点击量:150

一、令人费解的现象

 

有的孩子看起来各方面都不错,性格开朗、成绩好、朋友多,但却突然被老师发现有偷偷自残的行为。这让父母十分困惑,明明亲子交流还行,家庭看似和谐,孩子为何会这样呢?

image.png

二、潜在原因剖析

 

(一)压力来源

 

1.  学习压力:成绩好的孩子往往也承受着更大的期望,他们可能担心某次考试没考好会让老师、家长失望,这种长期积累的心理压力可能引发自残行为。比如,要在各类竞赛中获奖,要保持班级前几名的排名等,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image.png

2. 社交压力:在与朋友相处中,也可能存在被孤立、被嫉妒或者是友情中的小摩擦等问题,这些看似平常的社交困扰,对孩子来说可能是内心的一场“暴风雨”,但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和解决,只能通过伤害自己来缓解。

image.png

(二)家庭因素

 

1. 沟通不畅:亲子交流可能只是表面的和平,父母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可能只是报喜不报忧,很多内心的委屈、难过都被隐藏起来,长期压抑。

2. 潜在氛围:家庭中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矛盾,比如父母之间的冷战、经济问题等,孩子虽不明说,但能敏锐地感觉到,从而产生不安和焦虑情绪。

image.png

(三)心理问题

 

1. 情绪调节障碍:孩子缺乏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当他们感到愤怒、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时,不知道如何排解,看到自残能让自己暂时从强烈的情绪中“解脱”,就容易陷入这种错误的行为模式。

2. 心理创伤:过去可能经历过一些被嘲笑、被忽视、被欺负的事情,这些经历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成为孩子心中的“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自残行为的出现。

image.png

三、解决方法建议

 

(一)深度倾听与真诚沟通

 

父母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一对一的、专注的对话,放下手中的事务,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孩子的交流中,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鼓励孩子分享学校里的事情,无论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都耐心倾听,不要中途打断或急于给出建议。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时,给予肯定和回应,比如“我能理解你现在的难过”,而不是否定或轻视他们的感受,如“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image.png

(二)营造温暖稳定的家庭氛围

 

夫妻之间应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冷战,保持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如一起做饭、看电影、户外运动等,增强家庭凝聚力和孩子的安全感。在经济、工作等方面遇到问题时,尽量以平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避免让孩子产生过多的焦虑和不安。

image.png

(三)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

 

家长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心理健康讲座或线上课程等方式,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学会识别孩子情绪和行为上的异常信号,如突然的沉默寡言、情绪低落、回避社交等,及时给予关心和引导。如果发现孩子的问题较为严重,不要忌讳就医,应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配合治疗方案,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image.png

联系我们  

 

image.png 

联系人|海燕老师

         联系电话|18015080199    

海燕心理简介

海燕心理专注于心理咨询、心理培训、社会心理服务。心理咨询的范围:婚姻家庭,恋爱情感,亲子教育,儿童青少年厌学、逃学,青春期叛逆,早恋,焦虑,抑郁,失眠,恐惧,强迫,自残,自杀……心理培训范围: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