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9 点击量:1626
前段时间帮助了一个抑郁症的孩子,在我和张艺馨老师共同的帮助下,连续咨询了几天后,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好多了,可以正常生活并回去上学了。
然而尝试了几天药物戒断以后,他家里还是觉得需要我们帮助孩子一下。单纯依靠孩子自己的意志力无法坚持下去。为什么会这样?
先来说说吃了精神类药物的感受:
早上10点吃药,之后觉得胃疼。12点左右继续腹痛,感觉像是刺激肠道了。下午2点左右拉肚子。
3点开始大脑有反应:头晕,走路扶墙,感觉大脑与身体链接不上,不受控制,好像要摔倒,有分离感。看书感觉晕,大脑无法做有深度、有强度的工作。行动迟缓,语速缓慢。伴有手脚发抖。
下午4点以后只想躺着,但不困,起来感觉要摔倒,晕。恶心,没食欲,食物放在眼前,香味钻进鼻子里都唤不起食欲,什么也不想做。就这样一直躺着,洗漱都没有力气。睡得比往常多。
第二天早晨,仍然感觉头晕,并伴有四肢无力,要摔倒,不受控。心跳加剧,特别爱出汗,手、脚、舌头、喉咙感觉发抖。思维亢奋,比平时语速快。但大脑不清醒,自己说了什么记不清。平日里说话吐字清晰,但药物作用下控制不好,经常发音不清晰。
中午食欲稍有恢复,但情感感受出现迟钝,令人生气的事情也不生气了,感觉自己像修炼成了,无悲无喜要成仙。
下午还是不想动,一直躺床上,不睡,但也脑子不想转。晚上工作状态明显不好,记不住自己说了什么,也判断不了自己咨询的好不好。与日常状态完全不同。
第三天,上午感觉状态很好。中午无食欲,下午仍然感觉晕。
这就是我尝试了一粒抗抑郁药物的反应,持续了3天,第四天开始才觉得副作用开始逐步消退。
对于服药一段时间的人来说,药物残留副作用因人而异,大概持续2周到4周,每天晕晕沉沉的,怎么会舒服呢?又怎么支撑正常的学习或工作呢?
这时需要专业的人帮助和陪伴。一方面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戒断药物的计划,逐步减少服药,绝对不可以一下子停掉。那样可能造成情绪大幅度的波动,身体也会非常不适应。
精神类药物服用久了会有依赖性,在戒断过程中有不适感,咨询师可以起到鼓励的作用。情绪波动时咨询师也可以应用心理学技术解开求助者的困惑,通过认知改变,改善求助者的负面情绪,使求助者能够开心,变得乐观,自然就能更利于戒断药物。
咨询师的作用不是单纯给孩子讲道理,父母稍微有点水平也能够给孩子讲道理,但是那样只会让孩子反感,觉得自己不被理解,或者认为自己“缺乏意志力”产生负面情绪。甚至逃避困难,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