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科普->父母最好的

父母最好的爱,是什么样子?

发布时间:2022-07-07  点击量:1524

父母最好的爱,是什么样子?

 

我们身边不乏“别人家孩子”,其中有一部分孩子被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生活起居梳理得井井有条,孩子有任何想法,父母都会告诉他怎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直到最后孩子妥协为止。

 

总而言之,孩子的一切,都得听父母的。

 

这样的孩子长期活在被父母支配的恐惧中,走父母为自己铺好路的每一步,丝毫不偏不倚,因此在其他爱拿孩子和同龄人比较的那一批父母眼中,这类“听话又优秀”的孩子,自然成为了这条比较链最顶端的王者。

 

在控制欲极强的父母眼中,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永远没有能力独自过好自己的生活,永远需要帮他规划、给他提供保护和支持。

 

这样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便戴着以道德为名的面具,理所当然地编织了一张无形又沉重的巨网,束缚孩子本身对生活的渴望,压得孩子喘不上气,最终变得或是压抑、或是暴躁,或是二者兼有。

 

这种毫无界限感的操控,最终会走向黑暗的深渊。

 

就像电视剧《小舍得》中的乖宝宝子悠,他的一切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理想都被掌控感极强的妈妈全数推翻,取代这些孩子心中美好希冀的,是必须放弃自己对小昆虫的爱好、把精力都放在学习和应试上、必须读金牌班、必须当班干部,哪怕只是简单想吃一块西瓜,也会被告知“糖分过高”。

 亲子教育4.jpg

孩子从不敢反抗,完全遵照妈妈的意思去行动。

 

但随着他长大,慢慢出现了问题,经常不自觉抠手,神色凝重,心理问题也渐显端倪。

 

这个刻苦、懂事的“别人家孩子”,在放弃反抗的同时,给自己的心竖起了厚重的一道墙。

 

在这里我想到曾经接过的三个案例:

1. 一位男士,姑且称他为小明,35岁,从记事起目睹父母吵架甚至每天都会互相动手,开始有一些抽动症行为。父亲是一家之主,非常专治,限制他的一切爱好和长大后的职业规划。他被迫放弃了自己对生活最热爱的那部分,变成一个讨好父母以换取他们不再争吵、能同时同步去以他为荣的乖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但自己的需求从未被满足而只是被压抑,他的强迫思维越来越严重,最终发展到一天发病高达十几个小时,需要被人搀扶才能走动。

 

2. 女孩小A12岁,妈妈控制欲特别强,甚至为了督促她的学习,专门辞掉工作安心在家时时刻刻守着她,帮她温习、预习功课,如果哪天作业早早做完了,一定是会有“加餐”的,少则两张更高年级的试卷,多则听说读写默每样来一遍。她每天穿什么衣服,洗澡洗多长时间,先吃蔬菜还是先吃肉,都必须严格经过妈妈的审查和规定。渐渐地,孩子和妈妈之间唯一的话题只剩下学习,可是越是用力,孩子反而像是被压过度的弹簧,反抗越强烈。到最后,孩子直接提出想要辍学,原因是学习就是为了妈妈学的,凭什么自己为妈妈辛苦学习、而妈妈在那轻松地玩手机或看剧,因此心生抵触,甚至故意做得不好以求得在心理上跟妈妈“较劲”、跟妈妈“扯平”,孩子说“气到妈妈,我就赢了,也要让她体会一下我的不爽”。她认为,因为和妈妈相依为命,所以妈妈把自己当作她全部的希望和寄托。没有任何空间,所有事情都被妈妈一手操办,她想要通过叛逆来争夺自主权,摆脱妈妈的控制欲。

 

3. 男士阿威,39岁,母亲是个事业上非常成功的女强人,由于妈妈的强势,他处处坐享其成,没有自己的主见,遇到问题就习惯性躲进父母的避风港,最终成为了他人口中的“妈宝男”,目前正在面临妻子提出的离婚问题。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父母曾经的“都是为你好”,最终并不能成为人生路上披荆斩棘的工具,却只能给他们的人生按下一个又一个“后退”键。

亲子教育2.jpg 

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把孩子变成了只能被操纵的提线木偶,代代相传,无穷无尽。

 

弗洛姆曾说过:“教育的对立面,是控制”。过度的束缚,只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把控制当作教育,是父母最大的悲哀,也奠定了孩子人生的灰暗底色。被所谓的“爱”控制的孩子,人生反而更易偏离轨道。

 

当这种爱变成了控制,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窒息的诅咒。

 

《奇葩说》中曾经有过一道辩题:“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按下按钮吗?”当中传达出一个理念——我们的认知中那个“完美”,并不是孩子眼中的完美。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父母的第一堂功课,应该是如何尊重孩子的需求,协助他,由他创造自己的人生,为自己负起责任。

 

正如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有些时候我们在孩子身上那么多控制感,实际上是放弃自己的一个表现,觉得自己这辈子没什么机会了,但是实际上每一个个体,都承载的是他自己的生命。如果你真的尊重自己的孩子,就应该让他以自己的方式绽放。哪怕你是他的父母,你都没有权利去规定,另外一朵花怎么开放,另外一棵树怎么生长。因为你自己也是一朵花,也是一棵树。”

 

最好的爱,是把孩子自己独立的人生,交还到孩子自己手里。

 

愿天下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