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7 点击量:1587
你是否因为缺乏自信、害怕失败、自我怀疑,错过了生活中的很多机会?
无论是公开演讲、担任领导,还是邀请某人约会,你是否都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应对所面临的挑战?
这些都是不自信的表现。
那么如何变得自信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自信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当你说想要变得自信时,这个自信具体指代的是什么呢?
我想,大多数的人对自信的理解是:一种沉稳笃定的感觉,即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最优结果,并且不会感到焦虑、恐慌,不会自我否定,不会担心失败。
那么,假如你获有了一种超能力,让你拥有了你想要的这种自信的感觉,但是你的行为模式还跟从前一样,你的性格依旧,你的社会圈,人际交往方式也没有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你的自我感觉变好了。
你对这样的超能力满意吗?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否定的。
那么我们就要更深入的想一下,你想要的自信,仅仅是一种笃定的感觉吗?还是说,你是想要通过这种自信的感觉,来达到某种成功的目的,比如说,通过这种自信,能够在领导前汇报不紧张,或者说能够在大场合演讲不怯场。
因此,你想要的自信就不单单是一种感觉,还需要与之匹配的行动。
但是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都坚定地相信,必须先要有自信的感觉,才能支撑你去自信地行动。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路斯·哈里斯在《自信的陷阱》一书中,以接纳承诺疗法(ACT)为内核,打破了人们对自信的错误认知,并且指出了一条建立持久自信的正确道路。哈里斯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种观念:自信的行动要先于自信的感觉。习以为然地,人们错误地认为,只有自己有了自信,才能自信地去做重要的事情。由于对这一错误信念的坚守,导致许多人深深陷入了“自信的陷阱”。
那么我们要如何重塑认知,建立持久的自信呢?
在具有挑战性的、困难的、或者是结果充满不确定性的任务面前,感到焦虑、紧张、恐慌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是大脑的正常反应。在面对任何事情,大脑都会对其进行评估分析,并且匹配出相应的资源去应对它,当我们的大脑资源不能够应对时,个体就会感到压力、焦虑、恐慌,甚至退缩。当你的压力与焦虑越来越大时,你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低。
因此,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认知,接受这种不自信,从而通过行为来使自己变得自信。
首先,自信与你自身的经验和知识技能有关。举个例子,让一个专门做川菜的厨师去做一道法式甜品,那这个厨师在做甜品前也会很紧张。因为这是他不熟悉的领域,他没有太多经验,缺乏做这种精致甜品的相关技能。所以他会感到自己的“资源”不足,会从潜意识中排斥做这个甜品。相反地,如果让这位厨师做一道开水白菜,他一定会跃跃欲试,即使是第一次做,他也会对此充满期待。
其次,自信也和你的自我评价有关。自我评价是人的自我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前提是自我意识,只有当人具有自我意识的能力,才能做出自我评价。当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低时,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会自我否定,并且会习惯性地低估自己。也就是说,一件事情你即使能做的很好,你也会潜意识地认为自己做不到。甚至,你较低的自我评价会放大你面对挑战的恐惧,害怕犯错、害怕失败,更有严重者,会形成习得性无助。
此外,自信和你的动机也息息相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学习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比如,很多人临近考场,会产生怯场心态,这就是动机太高导致的。而动机太高,必然会使人产生焦虑,进而动摇自信心。
总而言之,“先自信,再行动”是一种悖论。你不行动,你的经验就无法提升,技能就无法增长;不行动,你的自我评价就会相对较低;不行动,你的动机水平就无法维持一种中等强度;不行动,你只会越发不自信。
越不自信,就越恐惧,就越害怕失败,也就越不敢尝试,不敢迈出行动的步伐。循环往复,越来越糟糕。
相反地,如果你能清晰地认识到,行动先于自信,那么你会很容易地在行动中积累经验,巩固技能,你的自信也会随之增加。
这就是“自信的陷阱”。只有你打破你的思维定势,认识到自信来源于行动,你才能正确建立起自信。
所以从这一刻起,行动起来,用你的实际行动来丰富自己的内核,用行动来建立由内而外的自信!
END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18015033199
海燕心理专注于心理咨询、心理培训、心理课程开发,社会心理服务。心理咨询的范围:婚姻家庭,恋爱情感,亲子教育,儿童青少年厌学、逃学,青春期叛逆,早恋,焦虑,抑郁,失眠,恐惧,强迫,自残,自杀……心理培训范围: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婚姻家庭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