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19 点击量:2459
假期的噩梦之一,就是明明还有好几天的假,却开始有了开工焦虑。假期结束后一周,基本都沉浸在对假期的怀念中,难以自拔。
为什么我们这么不想上班呢?
现在请你回想下,在日常工作中,你是否出现过以下类似的情形?
每天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却难有成就感;
一提到工作就感到疲惫,对工作完全提不起热情;
每天围着工作转,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难以平衡工作和生活。
如果以上回答都是“yes”,也许你遇到了职业倦怠。
有人说:职业倦怠就是,你有工作能力,但是你却丧失了工作动力。
研究认为,职业倦怠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cynicism)和自我效能降低(decreased professional self- efficacy)。而职业倦怠正是职场压力的主要表现之一。
就在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职业倦怠/过劳(job burn-out)列入了国际疾病分类(ICD-11)名单中,描述为:未能被成功处理的、来自工作场所的长期压力。
看吧,不想上班终于有了合理解释啦!
3个典型症状,你中枪了吗?
先说职业倦怠的三个典型症状:
1. 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这通常也会导致体力上的耗竭。你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做很久心理准备、咬紧后槽牙才能让自己进入工作,然后工作效率还贼低。
2. 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你需要付出很多力气才能正常完成工作,但结果可能还不让同事领导满意。这又会让你怀疑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义。即使工作取得了成绩,也让你觉得充满讽刺,不会真正感到高兴。
3. 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你会越来越经常出现愤世嫉俗、尖酸刻薄的想法,对同事和客户感到厌烦,可能还经常偷偷吐槽:“这群人是不是有病?”如果你存在这些情况,并且想要逃离与工作有关的一切,那去人格化可能已经发生了。
这些症状听起来和抑郁有点像,但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是否是由工作引起的。被抑郁困扰的人即使离开工作环境,去海滩度假,痛苦也很难得到缓解;但职业倦怠却可以通过脱离工作场景来改善。
以下5个原因可能会令你大吃一惊。
原因#1:完成工作的压力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老板、老师或教练相信你能成功时,你偶尔会奇迹般地完成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标。但凡事都有限度,如果目标过高,超过你所能承受的临界点,只会对你造成伤害。在一项以200名英国年轻运动员为样本的研究中(Jowett, Hill, Hall, & Curran, 2015)我们可以发现,当孩子们陷入一种“完美主义忧虑”(perfectionistic concerns),更容易产生倦怠。这些忧虑可能包括:过度逼迫自己以满足教练和家长的期待,或者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原因#2:悲观情绪
并非所有的职业倦怠都来自外部。一项包括1000名被试的研究(Bianchi, Laurent, Schonfeld, Verkuilen, & Berna, 2018)试图通过要求参与者阅读24篇简短描述(其中6篇与工作相关,但每一篇都显得非常模棱两可),来探究他们对于每一条描述的情感反应。研究的结果表明,那些倾向于出现负面悲观情绪的人与职业倦怠息息相关。换句话说,消极思维模式(此研究中主要指抑郁型认知风格)是与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关联的。
原因#3:孤立(可能不是你以为的孤立)
我们都有自己信任和关爱的人,他们组成了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social support)——他们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度过职业倦怠,但效果也非常有限。美国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通过对狱警的采访调查发现,来自家人或朋友的社会支持并不能改善他们的职业倦怠。同时,研究还发现,同事间的支持可以有效降低去人格化的水平,但来自上级的支持却反而会加重情感耗竭情况。
原因#4:无目的地刷朋友圈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总想拿出手机来刷一刷朋友圈,或者看看微博又有哪些新鲜事。这本来看似无可厚非,但一项发表在健康心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上的研究认为这可能有点问题。研究结果说,对于那些意志力薄弱、只希望用社交媒体打发时间的人,社交媒体更容易使他们分心,加重职业倦怠;但意志力坚强的人,社交媒体反而可以作为缓冲,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这大概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减少自己无意义打开社交媒体的次数,只打开那些你喜欢的app,并有目的地使用它们,有助于改善职业倦怠。
原因#5:收入不平等
一项同样发表在健康心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上的研究以超过2万名来自美国和其它30个国家的职场人为样本,发现收入不平等与职业倦怠存在着相关性。研究表明,公司企业内部和社会大环境的收入不平等会加重人们的职业倦怠,同时,工作是否稳定也影响了职业倦怠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