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科普->停一下,你

停一下,你的指甲周围还好吗?

发布时间:2022-07-29  点击量:1813

你有没有拔过指甲周围的倒刺?你有没有撕过指肚上的皮?你有没有还在啃指甲?你有没有抓挠过自己的手臂?你有没有扣过自己受伤的结痂?你有没有咬过嘴上的死皮?你有没有拔过自己的头发?你有没有……

    心理咨询1.png  心理咨询2.png

强迫性皮肤剥离

放轻松一点,你并不孤独,美国63.6%的学生每周咬指甲2次或以上。在《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中,上述的这些行为,被归类为抓痕(皮肤抓挠)障碍,或强迫性皮肤剥离症等。根据据美国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为约1.4%~5.4%,其中3/4以上的患者为女性。


心理咨询3.png

抠皮剥痂的最常起病于青春期严重程度随着时间而波动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总抠手,也以为只是是孩子的不良习惯,但当程度较重时,就成了强迫性皮肤剥离症

目前情况下,这种病症还并没有得到公众的广泛性认识,有研究显示主动寻求医疗救助者只占抓挠患者中很小的一部分,小于20%的,多数患者并没有意识到治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受伤的不只是皮肤

强迫性皮肤剥离症不仅会造成皮肤损伤,还会引发痛苦损害社会功能职业功能

这种无法控制的行为经常导致尴尬消极自我评价。大多数患者每天在抓挠、想要抓挠和抵抗抓挠的冲动之间花费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学生患病群中很大比例会因为皮肤抓挠而缺课,在学校存在自我管理困难学习困难

抓挠行为可以引起组织损伤和其他躯体疾病,例如局部感染败血症,严重的可以发展为硬脑膜外脓肿瘫痪,例如,挤抠三角区的痘痘有可能造成颅内感染

心理咨询4.png

为什么你在抠手皮?

为什么会出现强迫性皮肤剥离?病因目前尚无定论。但它通常是由于生物和环境因素而产生

遗传研究方面,已知的证据表明强迫性皮肤剥离存在家族遗传性在针对强迫症的家族研究中发现剥皮行为在强迫症患者的近亲中更可能发生,约28.3-43%。

此外人们可能因为感染、皮疹或受伤等原因,身体产生倒刺,死皮,结痂。在伤口痊愈之前,这些地方会让人产生不适感,导致人们忍不住去抓、扣、扒伤口。

心理咨询5.png

强迫性皮肤剥离的心理易感因素可谓多种多样,如焦虑、压力、厌烦、疲惫或愤怒等。抓挠行为可能先于或者伴随于各种情绪状态而产生,这些情绪很可能在患者尝试抵抗抓挠冲动时产生。

我该怎么办?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有强迫性皮肤剥离症,没关系,这是正常的,可以接受并承认这一切。然而,撕皮并不能缓解焦虑,不是光靠意愿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应该通过一系列方法去积极应对。

1. 觉察

觉察并了解自己的触发源开始剥离皮肤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如皮肤搔疤痕,或者是无聊、负面情绪,甚至只是看到摸到了皮肤,也可能是觉得剥皮很快乐。无论什么情况,了解自己的触发源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如果是因为皮肤瘙痒或者有疤痕,那么需要求助皮肤科;如果是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是冲动、强迫引发的剥皮肤行为,必要时寻找咨询师或治疗师

2. 行为控制

控制皮肤剥离行为,需要提高行为的难度保护可能受伤的皮肤比如修剪长指甲、戴上手套、涂苦味药水、贴创可贴、做美甲穿紧身衣或者长袖衬衫等等,让自己难以剥离皮肤。此外可以尝试用别的事物分散注意力让自己双手没空,比如橡皮泥、压力球、减压玩具、缠结玩具等。

3. 认知改变

除了行为上的控制,认知转变也是行之有效方式。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结构化的心理治疗,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生活中的问题,减少自动化的不合理行为。临床试验证明,这种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强迫性皮肤剥离症非常有效。

4. 药物治疗

如果仅靠行为疗法,没法控制自己,建议及时求医。有证据表明,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抗抑郁药物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抗氧化剂补充剂是有效的。应该在医学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及时治疗。

 

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撕皮有风险,且行且珍惜